小佳生活网

青岛胶州历史名人?胶州多少年历史

文章目录


青岛胶州历史名人?

李长霞(女)

  李长霞(1825—1879)字德宵,清胶城姜行街人,近代著名历史学家柯劭忞之母。她是清末著名女诗人、女学者,《潍县志稿》有:“诗古文词,冠绝一世”的美誉,代表作有《錡斋诗集》、《校文选注》等数种。《清史稿》有传。

青岛胶州历史名人?胶州多少年历史-图1

青岛和胶州的历史关系?

查查青岛的历史,会有一个惊人的发现,在1940年时,胶州和即墨都是青岛的一个区,这是什么情况?都知道青岛的历史才不过百年,胶州和即墨的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上千年,怎么就在1940年时成为青岛的一个区了呢?

青岛历史碑,上面清楚写着1940年即墨区,胶州区

先来说说历史吧。胶州以前管辖即墨县,即墨县管辖青岛,驻胶西县,而胶西县的治所在板桥镇。此时复设的胶州已不再包括其初始的治所东武, 在地域上的这次东移确定了近代胶州的大致范围, 奠定了今胶州老市区在胶州的行政地位。

青岛胶州历史名人?胶州多少年历史-图2

明洪武年间,胶西县改称胶州,复以州治,辖即墨,高密二县,清承明制,其建制基本未变。

清代,胶州属莱州府。1904年,胶州脱离莱州府,升级为胶州直隶州,辖高密、即墨二县。至此,山东十府三直隶州格局形成。

胶州大白菜的由来?

胶州大白菜是胶州的特产之一,原产于我处南三里河村,盛产于城郊一带。胶州大白菜(简称“胶白”)栽培历史悠久,由于这里所特有的土质和水源,具有任何地区大白菜所不具有的帮嫩薄、汤乳白、味甜鲜、纤维少、营养高等特点,在宋代一度被誉为蔬菜之王--“蔬皇”。远在唐代即享盛誉,传入日本、朝鲜,被称之为“唐菜”。我处于2003年在南三里河村投资建设了占地30亩的胶州大白菜生产基地,完全按照国家绿色食品标准栽培,并向国家工商局注册了“三里河”大白菜商标,年产量约40万斤。现在,三里河大白菜已经远近闻名,成为高级礼品菜,不但在市场上抢手,还远销到了北京、山西、辽宁、广东等十几个省市,供不应求。

青岛胶州历史名人?胶州多少年历史-图3

白菜:宋代诗人范成大在《田园杂兴》中曾赋诗道“拔雪挑来塌地菘,味如蜜藕更肥浓。”此处菘乃“百菜之王”大白菜胶州大白菜可是全国闻名的,有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可以为证,美其名曰“胶白”,这里其实以胶州三里河附近出产的最为正宗,个大,叶多,帮厚,汁多,味美。平常在全国其他地方见到的大白菜只有四五斤左右,可在胶州,十几斤,二十几斤的多的是,几十年前,曾有一棵40多斤重的白菜被当成“贡品”送给了宋庆龄同志。

  胶州大白菜是山东地理标志品牌产品。白菜因营养丰富而号称“蔬菜之王”,而胶州大白菜则以汁白、味鲜甜、纤维少、营养丰富、产量高等特点而驰名中外。 在民间白菜是吉祥的象征,被称为“百财”人们以精美玉雕白菜象征吉祥富贵。在种植中用豆饼、鸡粪作为肥料,从不打农药,人工抓虫,是纯正的天然蔬菜。

胶州大白菜栽培历史悠久,早在明朝万历十九年(公元一五九一年)以前就有种植。清朝道光二十五年(公元一八四五年),《胶县县志》载:“其蔬菘谓之白菜,埤雅隆冬不凋,四时常见,有松之操……其品为蔬菜第一,叶卷如纯束,故谓之卷心白”。

一九三一年增修的《胶县县志》载:“卷心白,菘之特种也。种于初秋,成于立冬,叶卷如纯束,味清而腴,邑内业园圃者多种之,为出口大宗。”由此可见,胶州大白菜已久享盛名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胶州多少年历史了啊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欢迎各位老师在评论区讨论,给我留言。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