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佳生活网

洪泽湖是怎样形成的?盱眙到蒋坝有多少公里

文章目录


洪泽湖是怎样形成的?

洪泽湖的形成,具有三大因素。1、地壳断裂形成的凹陷,是洪泽湖形成的自然因素,胚胎始于唐宋以前的小湖群。主要有富陵湖、破釜涧、泥墩湖、万家湖等。2、黄河夺淮是形成洪泽湖雏形的客观因素。宋绍熙五年(公元1194年),黄河决阳武,至梁山泊分南北二支,南支与泗水合,南流入淮,此为黄河改道之始。至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黄河北徙,由利津入海,黄河夺淮长达近700年之久。由于黄河居高临下,倒灌入淮,黄淮合流,流量增加,水位抬高,将富陵湖、破釜塘等大小湖沼、洼地连成一片,汇聚成湖。3、大筑高家堰(洪泽湖大堤)是洪泽湖完全形成的人为因素,也是决定性因素。扩展资料:据《淮河史话》记载:大约300万年前,洪泽湖地区原是黄海海湾的一部分,是古淮河下游所经过的地方。由于长江、黄河、淮河所挟带的大量泥沙在各自入海口沉积下来,堆成了河口三角洲,后来逐渐发展扩大,形成了不断向海洋伸展的三角洲平原,而海岸线也就逐渐由陆地向海洋推进。与此同时,海流所挟带的泥沙又在三角洲冲击平原沿岸的海湾地区堆积下来。这样,年复一年的冲击和堆积,终于将这一浅海湾与大海隔绝开来,封闭成一个个泻湖,这就是洪泽湖的胚胎。洪泽湖最早只是由破釜塘、白水塘、阜陵湖、泥墩湖和万家湖等几个小湖荡组成,范围很小。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代劳动人民将破釜塘、白水塘等几个小湖泊加筑堤堰,垦湖为田,开渠引水灌溉,加之从1194年到1855年,历史上660多年黄河夺淮,长期造成洪水泛滥,以及战争的破坏,使原来湖区面积逐年扩大。其中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黄淮地区连降70天暴雨,黄淮并涨,古泗州城被洪泽湖淹没后,从而形成了今天面积达2069平方公里的浩浩洪泽湖。

洪泽湖的起源地?

洪泽湖,中国第四大淡水湖,位于淮河下游、江苏省洪泽县西部,是“南水北调”工程东线部分的过水通道。原为浅水小湖群,古称富陵湖,两汉以后称破釜涧,隋称洪泽浦,唐代始名洪泽湖。  

洪泽湖是怎样形成的?盱眙到蒋坝有多少公里-图1

南宋建炎三年(1128年)以后,黄河南徙经泗水在淮阴以下夺淮河下游河道入海,淮河失去入海水道,在盱眙以东潴水,原来的小湖扩大为洪泽湖。目前,在正常海拔水位12.5米时,洪泽湖湖面南北长64公里,东西宽55公里,湖岸线总长387公里,可容水30多亿立方米,一般水深1.9米,最大水深4.5米,总面积超过2000平方公里。汛期或大水年份海拔水位可高到15.5米,面积扩大到3,500平方公里。全湖水域由成子湖湾、溧河湖湾、淮河湖湾三大湖湾组成。

洪泽湖湖面辽阔,资源丰富,历史悠久,既是淮河流域大型水库、航运枢纽,又是渔业特产品、禽畜产品的生产基地,素有“日出斗金”的美誉,盛产洪泽湖大闸蟹等名产。

洪泽湖的形成,主要有三大因素。

洪泽湖是怎样形成的?盱眙到蒋坝有多少公里-图2

其一,地壳断裂形成的凹陷,是洪泽湖形成的自然因素。胚胎始于唐宋以前的小湖群。主要有富陵湖、破釜涧、泥墩湖、万家湖等。

其二,黄河夺淮是形成洪泽湖雏形的客观因素。宋绍熙五年(1194年),黄河决阳武,至梁山泊分南北二支,南支与泗水合,南流入淮,此为黄河改道之始。至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北徙,由利津入海,黄河夺淮长达近700年之久。由于黄河居高临下,倒灌入淮,黄淮合流,流量增加,水位抬高,将富陵湖、破釜涧等大小湖沼、洼地连成一片,汇聚成湖。

其三,大筑洪泽湖大堤是洪泽湖完全形成的人为因素,也是决定性因素。黄河已经夺淮入湖,为什么还要大筑高家堰?漕运是关系封建王朝命运的大事,历代帝王都城和军队的给养,都靠江淮以南的粮米,漕运线路就是国家的大动脉。元明清三代在北平建都,依京杭大运河通漕。明永乐大帝坐北京后,废除海运,漕粮全由运河承担。恰恰在这条南北大动脉的清口发生了淤塞,运河不能行漕,触动了朝廷的神经,就拨巨资、派高官,全力以赴治理清口,于是推行了“蓄清刷黄济运”的方针,即以洪泽湖为水库,拦蓄淮水,冲刷清口的淤沙,调剂运河水量达到漕运畅通的目的。在河涨湖低,堰高湖涨的相互较量中,大堰不断加高加固。最终,形成北自清口南至蒋坝长达70.4公里的人工大坝,把淮水拦蓄成大湖。

洪泽湖是怎样形成的?盱眙到蒋坝有多少公里-图3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盱眙到蒋坝有多少公里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欢迎各位老师在评论区讨论,给我留言。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