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华北事变是啥?
为使华北五省二市脱离中国而“独立”,日本侵略者大力收买汉奸,鼓动“防共自治运动”。1935年11月25日,日本扶植汉奸殷汝耕在河北通县成立“冀东防共自治政府”,控制冀东22个县。
国民党当局计划于12月在北平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作为适应日本要求“华北自治”的妥协办法。

这个委员会以国民党军第二十九军军长、曾任察哈尔省主席的宋哲元为委员长,委员中包括日本推荐的老官僚王揖唐、王克敏等人。在日本政府看来,成立这个委员会,是使华北成为第二个“满洲国”的过渡。通过华北事变,日本侵略者控制了华北大部分地区。
华北事变是指九一八事变后,1935年日军侵犯华北地区所造成的的一系列事件的统称。
背景

《塘沽协定》签订后,日本方面迫使国民政府军退出北平等城市,日军当时对华北的政策是“华北分离”,即收买卖国汉奸,捏造自治,妄图把华北地区从国民政府的统治下分离出去。当时的华北地区主要管辖区域是今河北、山东、山西、察哈尔、绥远等地。
事件经过
1935年1月,日军制造了“察东事件”迫使南京政府察哈尔沽源以东地区为非武装区域,并胁迫南京政府取消察哈尔和河北两省的国民党党部,驻军后撤,此次事件后华北地区的河北察哈尔地区的主权丧失。

同年5月,日本寻找借口指责中国驻军破坏《塘沽协定》,要求国民政府向日本提交关于华北的自治权,为了威胁南京政府,日军从中国东北调集大量的军队进驻关内,试图在声势压垮国民政府,迫使其接受此项建议。6月国民党高官何应钦奉命与日本谈判,最终达成了《何梅协定》,协定内容规定,中国军队撤出河北等地,禁止宣传一切反日活动,,并撤换相应地区的军政负责人。《何梅协定》的签订实际上使日本获得了关于华北地区的控制权。
同年11月11日,日本方面不满现行规定,阴谋策划了《华北高度自治方案》,企图诱使当时的平津地区卫戍司令宋哲元接受此项方案,但宋哲元并未随了日本方面的意愿,于是日本方面转而策动另一位国府要员,给以南京政府压力,迫使其接受此项方案。最终在宋哲元与南京政府和日军一系列谈判下,于12月18日在北平达成了一致。
日本方面在迫使国民政府势力退出华北后,开始积极策划华北的分治,企图用伪满洲国的方式,建立起另一个傀儡政府。于是提出华北五省自治运动,在舆论上占据制高点,在暗地里打到自己分裂中国,占领中国的侵略企图。
影响
华北事变的爆发,显示了日本侵略者的野心,他们不会因为只占领了东三省就满足,他们的欲望是占领全中国,这次事变发生,警醒了广大的爱国同胞,让人们认识到了中华民族的危机已经达到空前严重的程度,只有英勇抵抗日本侵略者,国家民族才会有希望,一味地的妥协和不抵抗,到头来只会助长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其次华北事变的爆发,为国共第二次的合作提供了契机,国际上,华北事变加剧了美英等国与日本的矛盾,使他们为中国的抗战输送了大量的军事援助,一定程度有力的支援了抗战。
华北事变,是指继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之后,1935年日本侵略军蚕食侵犯华北地区的一系列事件的统称。是日本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一个重要步骤,虽一时得逞,但遭到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
华北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区之一,当时包括河北、山东、山西、察哈尔、绥远五省和北平、天津两市。1933年5月《塘沽协定》签订后,侵华日军为进一步侵略中国,于1935年策动华北各省脱离南京中央政府实行“自治”,大力收买汉奸,鼓动“防共自治运动”,制造了一系列事件。主要包括“察东事件”“河北事件”“张北事件”“秦土协定”“华北五省自治运动”“香河事件”“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冀察政务委员会”等。这些事件基本上都发生在华北地区,故称华北事变。国民党政府的丧权辱国政策,助长了日本吞并整个华北进而灭亡中国的侵略气焰。
通过华北事变,日本轻而易举地控制了华北大部分地区,使中华民族陷入空前严重的危机之中。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沽源到南京多少公里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欢迎各位老师在评论区讨论,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