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12月中下旬还会不会有寒潮?
还会有寒潮,根据最新预测显示,今年12月份很可能会出现寒潮冷空气,多个地区会出现降温。
从气象监测的情况来看,我国已经形成了拉尼娜现象。预计到12月将形成弱到中等强度的拉尼娜现象。最近,农业和农村部与中国气象局就拉尼娜事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进行了磋商。预计今冬总体气温将先暖后冷,冷暖波动幅度较大。从11月到12月将有周期性降温。

寒潮最低温标准?
由中央气象台2006年制定的我国冷空气等级国家标准中规定寒潮标准是:某一地区冷空气过境后,气温在24小时内下降8℃以上,且最低气温在4℃以下,或48小时内气温下降10℃以上,且最低气温在4℃以下,或72小时内气温连续下降12℃以上,并且其最低气温在4℃以下。[1]
若冷空气的强度达不到该标准,根据降温幅度的大小又可划分强冷空气、较强冷空气、中等强度冷空气和弱冷空气活动过程。[1]
地区差异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南方和北方气候差异很大,各地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不同,寒潮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也有较大差异,因此各区域对于寒潮天气的定义标准也有差异。[1]
一般而言,北方采用的寒潮标准是:24小时降温10℃以上,或48小时降温12℃以上,同时最低气温低于4℃。南方采用的寒潮标准是:24小时降温8℃以上,或48小时降温10℃以上,同时最低气温低于5℃。[1]
影响范围标准

上述标准仅仅反映了冷空气对某一地区影响的强度,没有反映影响的范围。实际上,冷空气来袭的影响范围也是很重要的,也应有相应的规定。因此,气象上根据寒潮的强度和影响范围,把寒潮划分为全国性寒潮、区域性寒潮、强冷空气活动和一般冷空气活动四类过程。[1]
我国寒潮年鉴规定,北方至少有32站、南方至少有13站达到寒潮标准,或者全国共有超过40站达到寒潮标准,同时过程总降温>7℃,负距平的绝对值>3℃的总站数超过90站,即全国性寒潮。若过程总降温>10℃,负距平的绝对值>5℃的总站数超过20站,同时,过程总降温>7℃,负距平的绝对值>3℃的总站数超过40站,为区域性寒潮。如果同样影响强度的站点数达到区域性寒潮标准的一般以上时,则作为“强冷空气”活动。而同样影响强度的站点数达到强冷空气标准的一半以上时,或过程总降温≥7℃,负距平的绝对值>3℃的总站数≥20站;或虽未达到上述标准,但造成了一定灾害的降温天气过程,一律视为一般冷空气活动。[1]
从科学角度出发,寒潮标准还应最低温度有一定的要求。一般要求最低温度低于5℃才算寒潮,这样可以排除夏季的强降温。在夏季由于雷暴云团的突然侵袭,有时也会造成10℃左右的降温,而这时的最低气温常在20℃左右,最低也不会低于10℃,因此不属于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
局部降温可能到零下15度吗?
可能。
北京最低气温达到零下15.5℃,今晨又创新低,达到零下16.4℃,北京气象台的专家说,这也是近10年来北京的最低气温.去冬的这个时候,北京曾出现了零下14.9℃的低温,是前10年的最低。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欢迎各位老师在评论区讨论,给我留言。